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专家称:人类要消灭的是污染,而不是塑料

字体大小:

人类要消灭的是污染,而不是塑料

上海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全国各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中,对塑料制品的使用都提出了更加“绿色”的要求。降解塑料作为一种传统塑料替代制品迅速出现在公众视野,但经过这两年的市场检验,很多城市都面临着降解塑料辨别真伪难、分类收集难、分别处置更难的问题。


对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联盟理事长张益提出,要辩证对待塑料制品。我们要消灭的是污染,而不是塑料。“减少使用、规范使用,积极回收、再生利用”应该是行业管理的主基调,管理的目的是要努力做到“两提高、一减少”,即提高塑料回收率、提高再生利用率、减少非必要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率。


对于环保替代产品,不能简单地“去塑料化”,因为塑料制品也能做到“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有些方面甚至能比非塑料制品做得更好。


这除了材料和产品需要不断创新以外,规范管理、严格管理、全过程管理能否落实到位更为关键。可降解塑料有利也有弊,对于其应用,要科学看待。


因为“可降解”同时也使得产品成本提高、使用体验降低,还基本失去了“可循环”等特性;而且可降解塑料一旦由于没有及时被妥善收集和处理,或因随风飘、随水流等进入海洋或土壤,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大,同时大量生成的塑料微粒等也存在进入食物链的风险。

 

张益强调,塑料制品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滥用乱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才是我们的“敌人”。人类要消灭的是污染,而不是塑料。



微信图片_20210820140440.png


据悉,在国内最先禁塑的海南,全岛焚烧能力充裕,但周边海域为塑料垃圾的最终受纳场。


有专家因此提出,在海南推广降解塑料,应突出海洋降解要求,可不同于内陆城市,这才是真正的生态设计。


欧盟委员会科学建议机构(SAM)新近发布的《“开放环境中塑料的可生物降解性”报告》指出:“中国的降解塑料替代决策,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只有当替代产品的组成适合被排放的环境,并且该产品或其碎片有可能逃逸到接收环境中时,才会实现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潜在利益’。”


有业内人士建议,中国的城市废弃塑料管理,不妨倡导“一市一策”。



 本文主要文字资料来自:上海科协记者,由“再生塑料”编辑整理


更新日期: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