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绿色再生

权威专家齐聚唐山纵论循环经济

字体大小:

2020年12月10日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加快全面建设中国特色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日前,来自国家部委的近20名权威专家赴河北唐山深入调研并建言献策,为循环经济“把脉”开方。

 

示范引领,上下“一盘棋”促垃圾变废为宝

 

在不少城市小区,虽然按照垃圾分类要求配备了相应垃圾桶,但业主自觉意识并不强,物业也难以做到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垃圾中转站对大到家具、家电、办公桌,小到塑料、碎木板材、玻璃制品、化纤棉麻等堆积如山的“废品”资源化利用率很低,许多可回收利用的废旧物品被铲车砸碎拍扁,直接当成“废物”拉走填埋焚烧。


640 (1).png

 

据了解,垃圾填埋释放气体中甲烷含量达40%至60%,当甲烷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5%至15%,易引起爆炸。垃圾焚烧更是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的重要来源,在一些城乡接合部仍时有发生,二恶英含有210种化合物,已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这与“无害化”处理初衷相悖。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此,调研组的专家们认为,要通过企业示范引领,各行各业协调联动,上下“一盘棋”,形成合力促垃圾变废为宝。

 

在专家座谈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专家艾崇公布了一组数据:2019年,全国产生废钢铁2.4亿吨,废弃有色金属1437万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6.7亿吨,报废机动车200多万台,废塑料1890万吨。他表示,开发利用好废旧物资,对缓解国家资源的瓶颈约束、降低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度和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各级政府要加大培育骨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对开发利用废旧物资起到行业引领作用。

 

唐山市废旧物资再生加工企业——马家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一间展厅内,各类垃圾化身为资源的产品展示给调研组一行留下深刻印象。全国政协第四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副秘书长、中华环保基金会理事白煜章表示,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前景广阔,各行业各部门应该在方方面面给予支持,为企业赋能,形成废旧物资利用的合力。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致公党中央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华夏董氏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一直致力于促进循环经济。他说,集团先后投资83亿多元,用于绿色矿山建设、废旧物资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态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产业。

 

他们整合专业队伍进入城市社区,进行垃圾源头分类回收。2016年以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去产能号召,推进企业转型、员工转岗,组织员工进入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等街道社区进行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再通过废旧物品交易中心、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进行资源化处理,探索形成了“家中分袋投放、桶内分拣归类、车辆分装运输、园区分别加工”的四分法模式,确保大量有价值的废旧物品得到回收再利用。同时,采取“政企协同推进”的方式,助力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2017年初,他们以“政企协同推进”的方式,在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三间房乡开辟了5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基地。现已接收处理建筑垃圾、装修垃圾800多万吨、生产免烧砖8000多万块。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回收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既抢救了大量可再生资源,增加了社会财富,又实现了节能减排、保护了生态环境,同时还增加了就业岗位和财税收入。

 

因地置宜,打造区域一体化生态循环经济模式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也好,循环利用也好,都要结合当地实际,以最节约的方式实现精准处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一位专家有感而发。他认为,各地要因地置宜,走出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循环经济新路径。对于类似唐山这样的资源型工业城市,要把矿山、钢厂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作为当地一号工程,要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建筑垃圾生态产业园区。

 

微信截图_20201217153645.png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能源资源配置要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致公党中央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建议,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不要仅局限于企业内循环、市域循环,还要拓展视野,找到区域互补点,精准发力促进循环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副司长周志强则强调,要从减量、绿色生产生活、资源化利用三方面统筹考虑废物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

 

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唐山地区工业历史悠久、门类齐全,特别是钢铁、矿山、热电等企业之间关联性大、互补性强,已经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产业群体。以钢铁工业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可谓条件得天独厚,综合效能巨大。

 

华夏董氏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董配永说,他们推行的区域一体化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原理是:把企业生产的原料、产品和污废进行统筹考虑,让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生态链接,利用企业内部的小循环,把各环节产生的废弃物吃干榨净;利用不同产业之间的中循环,把上游企业的副产品和排放的污废,变成下游企业的能源或原材料,降低企业能耗和资源耗;利用产业和市政等社会层面进行大循环。

 

其具体办法是:以现有大型钢厂为核心,以区域内煤矿、焦化厂、水泥厂、热电厂、陶瓷厂、玻璃制造厂、造纸厂、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农业等企业为链条,把企业间的资源、能源和污废循环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形成“区域一体化”资源循环共生的闭合式产业链条,打造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业示范基地。

 

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支持循环产业发展

 

“国民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资源的增量却在减少,要解决这一矛盾,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加快构建循环利用体系已迫在眉睫。

 

“发展循环经济不是零打碎敲,而是统筹管理,各行业都要一以贯之,形成一盘棋。”国家税务总局专家谢滨建议,各地各部门都要担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地方责任,并落实好现有政策。以税务部门为例,要降低循环经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环保税等税赋,使企业经营能轻装上阵。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专家张丛珊说,目前各城市正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这可以为垃圾资源化利用节约很大成本。但从垃圾分类到分拣,到作为资源真正进入循环体系,还需要若干政策保驾护航。有了支持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必将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还清晰地勾勒出八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以钢厂为例,经升级改造后,可替代或部分替代以耗煤为主的热力公司,余热可为周边企业及居民提供热能,蒸汽内部发电可满足60%生产用电,产生的废渣、粉尘可被水泥厂回收利用,冷却水可为当地农业提供热能。另外,城市污废水可做钢厂生产用水,钢厂还可回收企业和城市的危险有害废弃物进行高温煅烧做无害化处理。

 

链条一:与煤矿构建产业链。煤矿产生的“疏干水”,可作钢厂、焦化厂、发电厂、水泥厂、造纸厂等企业的生产用水,生产生活用过后的污水再经沉淀过滤可被钢厂回收利用于生产,也可提供给下游建材加工企业(如搅拌站、水泥构件厂、砖厂等),用于生产混凝土、建造装配式住宅、制砖等。另外,煤矸石粉碎后可代替粘土作为制砖、制陶瓷原料,或用于制作土壤改良剂,铺路、井下充填、地面充填造地等。

 

链条二:与焦化厂构建产业链。炼焦提供给钢厂,利用干熄焦发电保障企业生产用电。以年产240万吨规模焦化企业为例,可产生12万方/小时煤气,煤气部分用于副产25万吨甲醇生产,部分用于其他企业生产和城市热源供应;污水经沉淀过滤部分会回流钢厂生产用水,部分提供给下游建材加工企业等。

 

链条三:与热电企业构建产业链。钢厂向热电企业提供蒸汽、高炉冲渣水、循环冷却水,实现热电联产,用于发电和供热,每年可为热电企业节省煤炭消耗70%以上,提高能源利用率80%,减少污废排放75%。

 

链条四:与水泥厂构建产业链。利用钢厂的冶金渣、除尘灰、废耐材等固体废弃物替代部分原材料,节省了原材料成本,减少了加工程序(水泥的加工程序是“两烧两磨”,利用钢厂的固体废弃物作为原材料做到“一磨”即可),保护了大量原生态资源(石灰石)免遭破坏;利用煤矿提供的“疏干水”作为生产用水,污水经沉淀过滤部分会回流钢厂生产用水,部分提供给下游建材加工企业等。

 

链条五:与污水处理厂及水泥构件、混凝土搅拌站、制砖、二灰、机制砂、再生建材构建产业链。使排出的废水得到100%的循环利用。

 

链条六:与陶瓷厂、玻璃制造厂构建产业链。钢厂向陶瓷厂、玻璃制造厂提供煤气、蒸汽、热水等热能,冶金炉渣、废弃耐材等固体废弃物可作为陶瓷厂、玻璃制造厂的加工原材料,煤矿提供生产用水,污水经沉淀过滤部分会回流钢厂生产用水,部分提供给下游建材加工企业等。

 

链条七:与农业、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产业构建产业链。钢厂提供热能,冷却中低温热水、废气(CO2)用于农业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储存、保鲜;废旧钢材提供给钢厂作为原材料,污水经沉淀过滤部分会回流钢厂生产用水,部分提供给下游建材加工企业等。

 

链条八:与市政保障部门构成产业链。园区为市政提供电能、热能和除饮用以外的生活用水,为社会群众、大学生等提供实训岗位和就业岗位,是“绿色循环”产业示范基地,为国内外人士参观见学提供场地;回收处理生活废水和城市污水,也可回收城市的危险有害废弃物进行高温煅烧做无害化处理。

来源:新华社


更新日期:2020-12-17